正值暑期,正是一年一度的围棋界的“高考”——定段赛结束之际,北京的少年儿童围棋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那些刚刚晋段的孩子产生的榜样的力量正在刺激着学棋少年,不?是刺激着学棋少年家长们的神经,令他们一如既往带着孩子们行进在通往职业棋手的羊肠小道上,或者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暂时停滞,或者不甘心地等待着另一个崛起的机会。这样的酷热,我不止一次地想,学围棋到底是为了干什么?
1985年,正值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哀兵奋起之时,笔者接触到了围棋,并开始与同学在棋盘上比划,现在想起来,最开始是被一种争胜的心理所左右。18年过去了,我的棋仍是业余,但并不影响我下棋为乐,只是已没有当初那样强烈的胜负心。不禁想起几位围棋国手对他们子女的希望:顺其自然,不一定要让孩子从事围棋职业、想必他们早已体会到了围棋之难。
如今的家长大都比较开明,而且比较现实,有家长让孩子在上小学前学围棋,是为了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数的概念,同时锻炼一种“坐得住”的品性。还有的家长更实际,为的是孩子今后上不了大学,找不到工作,能够以围棋为生。当然,大多数的家长是希望孩子能够打上职业棋手,现在的围棋联赛,让他们看到了从事围棋职业的收益,同时他们心中也有彷徨,如果水平下不到常昊、周鹤洋或者罗洗河这般高度,似乎意思也不是太大。孩子对围棋那么痴迷,而且在同龄孩子当中表现得较为出色,就让孩子试试吧?家庭经济好的孩子当然不是问题,而一些相对穷困的家庭,为孩子学围棋几乎倾尽所有,成或不成,为的是自己和孩子都不留下什么遗憾。
学围棋很难,但因难而不学不是人的天性,不学围棋绝对是一大憾事。范仲淹云:“何处逢神仙?传此棋上旨。静持生杀权,密照安危理。”这是古人的看法,似乎多了几分杀气,但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,安全的需要乃人之本性,只是这只是“需要”的较低级阶段。今人我颇为推崇桥本宇太郎和吴清源,前者以下“创新的围棋”为乐,后者追求“和谐”的至高境界,同时,他们的胜率也较高,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脱离实际。
说学围棋很难,是建立在“短期获得好成绩”这一学习目的之上,如果换一个学围棋的目的,从长远的观点来看,学围棋难也不难?在创新中寻找快乐,在和谐中相倚相生,用自己一辈子的追求,来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,这个时间不算短,我们可以从成长的过程中反复咀嚼,并提升自己的真正价值。
通俗地讲,少年学围棋,以掌握基本功为目的,青年学围棋,以拼杀为主导,中年学围棋,以创新为价值,老来学围棋,以和谐为乐趣。在每个阶段谈着棋外的名利,如果修炼到了,成绩自然好,名利自然到。
|